【开明e讲堂】张清宏:古代面条是怎么来的

365怎么访问 2025-08-31 03:52:14 admin

面条是中国城乡最常见的传统面食,自古以来,它就以品种多样和雅俗共赏等特色而著称于世,不仅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篇章,还在世界饮食文化史上发出灿烂的光彩。

中国面条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900多年前的东汉。东汉刘熙《释名》“饼”中已提及“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等饼类,按刘熙“随形而命之”的说法,“索饼”有可能是在“汤饼”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期的面条。

面条显然是由汤饼发展而成的。汤饼据今人考证实际上是一种面片汤,原始做法很简单,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下锅煮成。晋代束皙的《饼赋》说:“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形象地描绘了冬天清晨吃热汤面以充饥御寒的情景。如夏天食之则大汗淋漓。《世说新语·容止》即载有一则热天食热汤饼的趣事:“何平叔(即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饼赋》中还夸张地描述了下人侍候主人吃汤饼时的馋相:“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足见当时吃汤饼,也只是富人的享受。

晋代,汤饼已有成细条状的了。《饼赋》中描述下汤饼的情景:“于是火盛汤涌,猛气蒸作,攘衣振掌,握搦拊搏。面弥离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错。纷纷馺馺,星分雹落。”束皙称汤饼“弱如春绵,白如秋练”。后傅玄《七谟》有“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时面,忽游水而长引,进飞羽之薄衍,细如蜀茧之绪,靡如鲁缟之线”之说。细如蜀茧之绪,靡如鲁缟之线,这实在已经很细了。

在汤饼的基础上,又发展成“索饼”。《释名疏证补》:“索饼疑即水引饼”。贾思勰《齐民要术》记有“水引饼”的做法:“细绢筛面,以成调肉臛汁,持冷溲之。水引,按如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样粗细,一尺长的段,再在锅边上揉搓到韭菜叶那样薄,这时的片儿已类似宽面条了。 南北朝时,北齐司徒左长史何戢知道齐高帝“好食水引面”,于是每与高帝欢宴时,必令人做这种面。

《事物纪原》说:“束皙《饼赋》曰:‘朝事之笾,煮麦为面。’则面之名,盖自此而出也。魏世食汤饼,晋以来有‘不托’之号,意‘不托’之作,缘汤饼而务简矣。今讹为‘馎饦,亦直曰面也。’”按高承的说法,人称“不托”之后,离后来的面条就近了。

唐代,面条仍称“不托”。《演繁露》说,汤饼,“旧未就刀钴时,皆掌托烹之。刀钴既具,乃云‘不托’,言不以掌托也”。其品种,在唐代又多了一种“冷淘”。杜甫《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唐会要·光禄寺》也记载了唐代宫廷中每至冬天要造汤饼,夏天要做“冷淘”。“冷淘”即将面条煮熟后,过凉水后再吃的一种面条,相当于我国北方夏季的“过水面”。据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夏至》记载:“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

北宋时,面条正式称作面条,而且作面方式,除汤煮以外,又有炒、燠(焖)、煎等方法。另外,面上开始加荤素各种浇头,并出现了地方风味。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的面条,有四川风味的“插肉面”“火燠面”,南方风味的“桐皮熟脍面”,寺院斋食则有“素面”。这些面条,或热或冷,浇面的浇头既有“精浇(瘦肉浇头)”,又有“臕浇(肥肉浇头)”,每碗“十文”,“旧只用匙,今皆用箸(筷子)”,这说明到北宋时,我国的面条确为“长条了”,只有用筷子夹挑而吃才顺口。这标志着古代面条的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后,面食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有“猎羊盦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臊面”“银丝冷淘”等。周密《武林旧事》中又记有“大片铺羊面”“炒鳝鱼面”“卷鱼面”“笋辣面”“笋菜淘面”等。此时,面条的节令风俗性也出现了,《武林旧事》所记“冬馄饨年馎饦”的谚语,就说明了这一点。

元代,“挂面”问世了。《水浒传》第45回写淫僧裴如海向潘公送的礼物,就有“些少挂面,几包京枣”。《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所反映的至少是元代的情况。据忽思慧《饮膳正要》记载:“挂面,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挂面六斤。蘑菇半斤,鸡子五个煎作饼,糟姜一两,瓜荠一两。右件用清汁中下胡椒、盐、醋调和。”这是一种以羊肉、蘑菇、鸡蛋烹制挂面的方法,这说明挂面在元代已存在。

700多年前,普普通通的中国面条引起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他不但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把学得的手艺带回他的祖国。直至今天,意大利面条仍闻名于世。稍后面条还被传至日本,被其“中为洋用”一番。

(作者:张清宏 杭州历史学会理事、

民进杭九中支部原主委):,。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开明e讲堂】张清宏:古代面条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