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趣:了子孑孓孒孖孨 | 每周解字

365怎么访问 2025-08-18 14:57:55 admin

许慎的解释好吓人,小婴儿没胳膊。

是天生没双臂?还是非要把双臂砍掉?

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解释为把婴儿双臂捆住,

婴儿双臂捆而裹之。

但是,婴儿的胳膊怎能捆着呢?

而且,许慎把“孑”和“孓”

分别解释为“无右臂也”和“无左臂”也。

这明显不是捆绑手臂。

究其原因,

许慎都是从“子”这个字形出发来解释的,

这样只根据字形推论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了”有结束的意思,

这个结束之义是怎么来的呢?

陕西学者任学礼先生在《汉字生命符号》中认为:“了”为象形,象性事结束之男阳下垂,后来衍生为事情结束之义。

这个解说猛一看令人大吃一惊,

再一想足以令人面红耳赤。

但是再细细想来,难道没有道理?

而且,还有一个倒过来的“了”字:

这个字读diǎo,通屌。

这为“了”字的释义又增添了一个证据。

本身“了”和“屌”的字音很近。

屌是个非常粗俗的字眼,但是现在却流行了一个不大文雅的词:屌丝。

古人常以“鸟”字代替“屌”,如果用倒立的“了”字或能显得稍微文雅一点点。但是现在这个字竟然堂而皇之地公开使用了,的确令人感慨世风变迁,人心不古。

《说文解篆》第77页。

倒立的“子”,示意母亲生育。

育字象母亲生育之形。

还有厶,都可以和子、了等字相印证。

我们再说说“孑”和“孓”。

孑如果按说文的解释,就是人缺右臂形。

但是孑有孤单的意思,

比如:孑然一身、孑然独立。

《国语·周语》谓:胡有孑然其效戎翟也。

孑的词语还有:

孑居(独居);孑弦(单弦);孑轮(一辆车)。

孑还有小的意思。如:

孑义(小仁小义);孑盾(兵车上用的小盾);孑孑(细行,小惠)

孑还有剩余的意思。

《方言二》谓:孑,余也。

孑黎(遗民、残存的百姓);孑余(剩余、残余);孑遗。

又有特立、出众之义。多指才能、人品等。

《方言二》谓:孑,俊也。《诗·鄘风·干旄》谓:孑孑干旄。孑杰(卓立,特出);孑然(特立;又指孤立,孤单)

这些都是引申义的用法。

孒,古同“孓”。

这是孓的异体字。

这个字读mā ,方言,指成对成双。

比如广东人就把双胞胎叫做孖仔。

孖生:mā shēnɡ双生,孪生。(孖女 :方言。双生女。孖仔 :mā zǎi方言,双生子。大孖,指双胞胎较大的一方。细孖,指双胞胎较小的一方。)

孷孖:lí mā 1.亦作"孷孳"。2.人和哺乳动物一胎生双子。3.孪生子。《广韵.平之》:“孷,孷孳,双生子也。”一说为独子。

“孖毡”和“孖展”源于香港对英语的粤语音译,意即经纪人、保证金。

2008年7月19日,深圳市龙岗区举办的深港双城节能减排论坛,其标志是“孖”字,把深圳和香港比喻为双胞胎的“孖”,寓意不错,但标志外形还需优化。

孑孓(jiéjué):

蚊子的幼虫叫孑孓,这个名字很有趣。

孑孓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由蚊子在水中产卵孵化而成,其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孑孓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空气。如库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1条长呼吸管,管端为呼吸器的开口,呼吸时,身体与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于水面;按蚊(疟蚊)无呼吸管,孑孓尾端的呼吸器开口于身体表面,呼吸时,身体与水面平行。孑孓经4次蜕皮后发育成蛹,由蛹再羽化为成蚊。

最后,我们说一个和“孑孓”有关联的一个字:肙。

肙(yuàn),小虫也,一曰空也。

许慎解释肙为小虫,另外一个意思是空。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

“肙”就是蚊子的幼虫——孑孓。

那么,何以解释众多带“肙”字根的字族(如涓、捐、娟、绢、鹃等等)呢?他们跟孑孓虫有什么关联呢?

任学礼认为:肙上面的“口”为母亲生育之门,下面的“月”即“肉”(篆文为肉)。

这个字通俗地讲就是“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即母亲生育。

母亲怀孕,腹部隆起,生育之后,肚子自然“空”了,

因此才有说文里面的“一曰空也”,

许慎在《说文》里的解释是衍生义。

以上内容源于拙著《说文解篆》,欢迎方家指正!

汉字美学家:霍者

自号观世无音,汉字美学布道者,汉文字美学中心创办人,

著有《中华汉文字美学》(上、下册),

《说文解篆》(上、中、下册),

即将出版《中国汉字美学简史》(上、下册),

正在编纂《32篆心经》。

【名家书评】

汉语史学者 高福生:

“霍者先生雅好汉字研究,积十数年之功,先著成《中华汉文字美学》上、下二巨册,今又出版《说文解篆》三大本,将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重新归类,并附以甲骨文、金文,标注现代音读。方便学篆,功不可没!”

著名学者、国诗家 徐晋如:

“古之治学,音韵必自《切韵》入,文字必自《说文》入,《说文》尤称难治。

霍者先生此著,驭繁如简,深入而浅出,其功犹在王筠《文字蒙求》、陈独秀《小学识字课本》之上,是今人读《说文》、识古篆、培基国学的极佳选择。”

本栏目:一周一字 霍者与您相约每周五

微信公号:han-zi-001(汉文字美学)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也是中华文明的细胞。

汉文字美学——从汉字切入,通向中华文化的殿堂深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