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从何而来?她和伏羲到底是啥关系?屈原的问题解决了吗?

亚洲365 2025-10-03 16:48:28 admin

从这里可以看出,女娲的来历其实并不清楚,只能从唯有她一人推断出为天地孕育而生。而在《五运历年记》中,也能佐证这一说法:

盘古开天,清灵之气上升为天,浊实之气下降为地,而清浊二气杂生三位大神,即伏羲、女娲、神农。

除天地孕育而成这一说法,在其他说法之中女娲也是有母亲的。

传闻风衮部落的

华胥氏

于外出之际,无意中在雷泽踩中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因此怀了伏羲女娲两个孩子。

如《春秋世谱》记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

另有说法为“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

由此可见,女娲是华胥氏的女儿,而她也不再是孤独一人的身份,

除了母亲之外也逐渐与伏羲绑定在了一起。

那么女娲和伏羲,究竟是何关系呢?

女娲与伏羲的关系

兄妹关系

在上述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娲与伏羲的第一种关系就是兄妹,他们同为华胥氏所生,而女娲之后又嫁给少典,生下了

炎帝和黄帝

很显然,这种传说将曾经的神,逐渐转变成了氏族部落的领袖。

这种兄妹关系

自东汉时开始诞生

。而到了唐朝时期,伏羲女娲的关系又发生了变化,即我们所谓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

唐李亢的《独异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兄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虽然女娲之兄并未言明是伏羲,但在几百年兄妹说的盛行之下,自然带入到了女娲伏羲二人身上,将他们之间的关系转变成了夫妻。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

女娲的身份在历史的演变之中,其实是处于一直下降的趋势。

从最初的天生大神独一无二的存在,再到与伏羲并列为天地始祖,然后演变与伏羲的妹妹直到后面成为主内的妻子,

而后到了清朝的时候,由于阻止不了民间拜女娲的习俗,便将女娲的性别曲解为男性。

缘何女娲与伏羲的关系以及其地位一直在发生变化呢?

女娲地位变化的缘由

在东汉以前,女娲都是创世者或救世主的形象。

最为熟悉的创世,即女娲造人,而救世则体现在女娲补天上面

,如《淮南子·览冥训》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从这里便能看出,人类能够得以拯救,完全仰仗于女娲,女娲的贡献和作用是无人能比。

而之所以女娲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则与人类历史发展相挂钩。

人类社会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发展的,

也即从人口生产为主导的血缘社会向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无缘社会发展。

当时的女性地位极高,“只知其母,不知其妇”是一种常态。

这一时期,女性居于生命诞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才会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体现的是女性的主导地位。

女娲补天之时,人间一片汪洋,实际上,

女娲补天便是治水,这与大禹治水又不谋而合。

可以看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余韵之中,女娲肩负了所有的责任。

但同时,

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的不断发展,男性地位的逐渐提高,男性意识也在不断崛。最明显的便是另一个创世神伏羲的诞生。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娲的地位也也逐渐从独一无二的神变成了与伏羲等人相同的存在。

秦汉之前,女娲伏羲基本上不会被同时提及,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俩的传说具有割裂性。

然而到了

东汉时期

,两人就被不断同时提及,地位也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东汉应劭辑录的《风俗通义》之中是这样记载:

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而同一朝代的王符所写的政治论著之中,又变了一种说法:

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从创世神到三皇再到或为三皇,女娲的地位显而易见地下降了

,更不论到了唐朝时期,女娲成了伏羲的配偶。

她地位的变换,也是社会思想的变换。

随着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男女尊卑有别,曾经的女娲作为女性,其地位自然不能高居于男性之上

,因此才会发生演变,并且到了清朝女性地位最低的时刻,甚至有人将女娲曲解为男性。

即使女娲作为女皇、创世神的政治色彩逐渐被抹杀,但是在婚姻关系、风俗习惯等方面,她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纵使经历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期,女娲仍然能傲然挺立于人们心中。

屈原之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除了女娲来源与地位变迁之外,女娲的形象也颇耐人寻味。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

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不仅女娲,伏羲大多也是如此。

我们熟悉的《仙剑奇侠传》系列,女娲后人仍保留着这样的特征。

而在屈原的疑问之中我们就会发现,战国时期的女娲,其形象并没有固定。

否则,他也不会发出女娲的形象究竟是谁来塑造的疑问了。

但到了之后,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却固定了下来。

在上个世纪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之中,还出土了一幅“人首蛇身”的神像,虽然有人持怀疑态度,但以郭沫若为首的大多学者都表示那画像之人便是女娲。

由此可见,或许西汉的时候,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就固定了下来,但至于为何是选用这一形象,

或许是源于蛇的某些特征,比如多产、又比如与土地联系紧密,因而比较符合大地之母的特征。

尾声

女娲虽然是上古形象,且关于其传说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但发展到了如今的社会之中,她仍在中国的传说和历史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她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被遗忘,更不能被磨灭。

她是中华夏文明精神内核的一部分,是在无法探知华夏文明源头时整个华夏民族的精神寄托与信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